公告:
痛下杀手 终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2-6-5 14:50:1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先是新车zx,时隔3个月,终于拿到了zx,下地照片。基于赛制制作,全部为官方公售件为原料组装,其中二楼板,和中支撑为了降低马达高度而进行了二次加工。特别感谢成都模友

土贼制作 帮忙二次加工,圆了我梦。









中支撑是二楼板是在拿到车前就计划要改的,于是在上海封闭期间为了不浪费时间而重新购买了一套新的直寄土贼制作帮忙处理,而实际装车后发现除了二楼板的原因外波箱的那块连接件也是主要干涉的一个主因,但是好在干涉范围并没有涉及到主体结构。都是些累赘位置干涉,于是去除干涉部分就行了。

比较蛋疼的是普通打磨机太小了,无法整面打磨导致表面啃啃娃娃,最终选择了铁杵磨成针加工法,手持锉刀,手工打磨。。。最终磨了两天后手指成功破皮,告一段落。






比较zx虽然是最新高扭底盘,然而比较遗憾的是它任然无法做到天生支持反装前c臂码的主流设定(topline的新底盘甚至把可以天生反装前c作为卖点之一),无法反前c的同时甚至后后e臂码都因为一个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小翅膀完美的干涉了后后e的反装。无奈只能手工打磨。从而有点不够完美。比较遗憾。




其余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都是些常规零件。经过大半天的康复训练,手感逐渐回归。zx的反馈与我的预计相差无几,甚至还要再爽一点。相比于之前的sx3,优势在于同样32对68的前后比重下。zx后轴只需950g即可做到。sx3需要在后轴后方足足配到1100才能做到32对68。 整车轻量后带来的优势就是更少的惯性,既起漂后到最快恢复抓力的间隔变的更少了。意味着可以通过转速来控制滑行路线的操作窗口进一步放大,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当然,高扭底盘以及低重心也是反应加快的要点。

相对的,操作感更强的同时,容错率也就更低了,油门配合的有瑕疵的情况下,车子也会直接把瑕疵反馈出来。无疑又是对操作精进的一次提高考验。
然后,也是时隔两个月的日本现在相当普及的同款用pvc地砖。原本早在3月中就从日本到达上海的地砖却因上海封城一路等到了6/1儿童节。最后于6/3端午节送到了车场。这地砖巨他妈重,看着一小盒差不多有一桶10L水的重量,一堆地砖放小推车上更是纹丝不动。。。



最终在耗时近9小时的完全工作时间(6/3号5人从7点铺到10点,6/4号5人从早上8点铺到下午2点),完成了100平的地面铺设。

再次感谢 宗明,大白梨,ERR,老陆,蜡包和我自己的配合帮助,完成了地面铺设的壮举



在此统一回复下,关于地砖的一些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抓度方面,是与地毯类似的抓度,大致差不多略高于OD胎跑瓷砖的抓地力,铺满在地面上的程度。总之是偏抓地的。

磨损方面,虽然地面上会留有划痕,但是在经过一个下午的玩车后,车架依然相当干净,之前的防滑地砖跑完还会有一些细碎粉末物质像灰一样黏在车架上,这个地砖在跑了6小时后车架状态如下,干干净净没有浮灰,至少目前为止很好,后续等长期使用后再看。另外轮胎消耗反而会比较明显,由于rd新胎缺货,所以我们直接用的老胎跑的,磨损位置与痕迹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理论上地面的耐磨度至少高于rd轮胎。(变相用轮胎在给地砖抛光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行车线已经明显发亮了。)



然后是铺设问题。这个其实日本有视频,简单来说就是四块小砖背面用大力胶贴个十字拼成一个大的,然后大砖互相靠紧直接放地板上,只用双面胶固定场地最边缘的一圈地砖作为边缘固定。有人担心这样地砖会乱跑会被人为跑动踩滑动。起初我们也有顾虑,然而实际铺设完毕后,根本不会动。一方面是之前说的,地砖自重还是有点分量的,4片一块大的会小幅度滑动,但是当几片大的互相靠住后,摩擦力一叠加,就相当难移动了,只有边缘的砖容易向外移动,向内移动哪怕是刻意发力都不动如山。所以只需固定最外圈不让向外移动即可。

另外有个注意点,地砖是有方向纹路的。顺着纹路看是磨砂状不反光的。但是垂直纹路看就是发亮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拍的很灰而日本有些照片场地很亮。下面第一张相片中有局部地砖黑的发亮就是纹路方向错了。调整后就反光一致了。




那么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这个多少钱,贵不贵,哪里可以买到,有没有廉价平替。

根据摸索下来的线索,是个TOLI品牌的地砖。我们虽然有联系到这个品牌的国内加工工厂,但是工厂表示只能通过代理销售。于是找到国内代理商谈并且拿到样品确认后决定铺这个地砖。

价格方面,其实并没有比国产地砖贵多少,淘宝能搜索到的pvc同质透心地砖(外貌和材质貌似一样)一般45左右一平。而这个地砖代理说国内只能进口,幸运的是上海是进口港,运费方面不贵,谈下来送到店门口也就47一平,量大甚至还能再杀点价下来。。。那么与其买不知道效果是不是一样的国产砖,那肯定是不如直接进口日本同款地砖。。。

这个品牌神奇的百度可以搜索到各个地区代理联系方式,可以自行联系。

在此感谢 sket马,作为我们上海的谈判代表与地砖代理沟通交涉,完成了地砖购买这一步骤。




最后是赛道,地面抓起来了,车速快起来了,当然要充分利用地面特性做个赛道。于是我就拿出我最想尝试的,2年前日本就有在跑的一个断头翻身点进大弯。以前因为地滑车速慢,摆这种断头翻身点毫无意义和难度。就一直没摆。现在条件来了,就先摆上这一个难点。剩下都是爽跑。在第一时间,很多围观的表示,这怎么跑啊,对新人不友好啊,所以为了兼顾平时娱乐和新人,将断头开口放大到3个半车身上了,其实从行车线上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翻身点,只不过当形式变成容易暴击的直角后,压迫感会陡增,心理的恐惧容易使操作变形从而觉得难而已当习惯了之后,难点也就成了爽点。在昨天临走前甚至已经能追走起来过这个点了。可惜晚上已经没人拍视频了,只有白天新车新下地试道时候磕磕绊绊的试跑视频。

迟早有一天这个点会难度增加到一个半车身



那么上海解封后第一个玩车周末的成果差不多就如上了。
qichao_cham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22-6-5 18:03: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那个人 中级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2-6-5 20:45: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可以,请问这是在上海哪里?

点评

痛下杀手  沪闵路3888号 5号楼 106 JSM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6-5 20:55
痛下杀手 终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2-6-5 20:55: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那个人 发表于 2022-06-05 20:45
可以,请问这是在上海哪里?

沪闵路3888号 5号楼 106 JSM
格瑞蛙 长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2-6-5 21:32: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为什么要反装前臂码哇

点评

痛下杀手  去年日本rcdc冠军设定,地都换一样了,就也有样学样试试先。 目前的理解是下摆臂下沉后底盘离地高度更高,车头悬挂有更充分的运动空间。然后上摆臂更容易调出内高外低的反滚动,理论上内高外低后在没有避震弹簧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6-5 21:54
Kll1355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2-6-5 21:47: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格瑞蛙 发表于 2022-06-05 21:32
为什么要反装前臂码哇

同问……
Kll1355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2-6-5 21:48:1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痛下杀手 发表于 2022-06-05 20:55
沪闵路3888号 5号楼 106 JSM

等疫情平稳了去你那学习下
痛下杀手 终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2-6-5 21:54: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格瑞蛙 发表于 2022-06-05 21:32
为什么要反装前臂码哇

去年日本rcdc冠军设定,地都换一样了,就也有样学样试试先。
目前的理解是下摆臂下沉后底盘离地高度更高,车头悬挂有更充分的运动空间。然后上摆臂更容易调出内高外低的反滚动,理论上内高外低后在没有避震弹簧作用的情况下,滚出去的重心会极其难以回复,简单来说车头能抛的更远,在pvc这种偏抓场地车尾能抛多远能靠转速控制,而车头惯性在起漂后就基本看滚动中心和避震悬挂互相配合能将惯性保持多久来决定了。
Kll1355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2-6-5 22:00: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痛下杀手 发表于 2022-06-05 21:54
去年日本rcdc冠军设定,地都换一样了,就也有样学样试试先。
目前的理解是下摆臂下沉后底盘离地高度更高,车头悬挂有更充分的运动空间。然后上摆臂更容易调出内高外低的反滚动,理论上内高外低后在没有避震弹簧作用的情况下,滚出去的重心会极其难以回复,简单来说车头能抛的更远,在pvc这种偏抓场地车尾能抛多远能靠转速控制,而车头惯性在起漂后就基本看滚动中心和避震悬挂互相配合能将惯性保持多久来决定了。

学到了 谢谢大佬科普
a273186524 终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22-6-5 23:48: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我也降低了跟上大佬的步伐

点评

痛下杀手  你这加工能力羡慕了。。。这马达座,波箱过渡件和波箱连接二楼板的件都是自己做的吧。。。甚至还上色了,牛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2-6-6 07: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