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聊聊模型车用避震

查看: 37848|回复: 76|   [复制链接]

ljzdede 长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7-3-7 21:15:0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本帖最后由 ljzdede 于 17-3-8 22:55 编辑

   由于玩直桥短卡,一直在学习和试用不同品牌的避震,有些心得和大家聊聊。

   先说说目前用过的避震,一开始玩直桥短卡从A10的改装短卡开始,同时手里有10SC的车,所以先试用了A10和10SC的避震,之后又尝试了king 120mm长度,HR 123mm长度及RCrun的负压避震。今天不讨论不同品牌避震的优劣。要说的是常用的不同结构的避震的优劣(不包含弹簧部分)

    从外观看可以简单的分为单筒避震和负压避震(复筒)

1

1

    单筒避震又可以分为有气肺和无气肺(混气避震)
3.jpg
说到这里基本上都是废话,各位同好基本都知道的内容。但是我们进一步要讨论的就是气和压(先不谈阻尼)。不论单筒还是负压,不论是有气肺还是无气肺都涉及的到。

先看下图的现象,假设活塞缸内完全冲满避震油
4.jpg
我们会发现上图中不论左边的避震还是右边的避震如果想继续压缩都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在受压情况下液体的体积基本不变,也就是说想继续压缩避震,避震缸内将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避震活塞杆。这个现在在1:1车中同样存在,不管是多高档的避震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5.jpg
负压避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稍微复杂一点,我们在后面谈。

为了进一步讨论,我们先看看避震系统基本知识。这个系统的两大核心部件避震器和弹簧。其中,弹簧是主要的缓冲器,用以吸收冲击和震动;避震则是用来约束弹簧,使其工作的更稳定。当弹簧被压缩后再放开,它不仅会恢复原来的长度,还会随惯性继续伸长,到达临界点后,又被向回拉,缩到比原长度更短,如此往复若干次后恢复平静,这在物理学中被称为阻尼效应。避震其实就是提供阻尼,使弹簧更快的恢复原来的长度,不再来回来震荡。
油压避震的是通过避震油流过避震活塞的上的小孔而带来阻尼效果,具体原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流体力学。

上面的内容可能有点抽象,不过没关系我们只要记住避震是提供阻尼的,没有阻尼效果只有弹簧的车是跳跳车(不包括攀爬),我们玩短卡,越野车需要阻尼。

下面,我们开始讨论各种类型的避震的优劣,部分内容是个人的感受不一定很准确,欢迎指正。

单筒有气肺避震:
6.jpg
问题:由于气肺的体积是固定有限的,可能气肺的体积无法完全容纳活塞杆全部压入避震缸(尤其是长行程避震),所以大家在灌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油量,检查方法,就是上紧上盖后,尝试将避震杆完全压入避震油缸,如果不能完全压入就说明油量过多,需要排除一些,否则在使用的时候,可能由于避震油缸内压力过大造成漏油,如平凡跳坡蹲底。
7.jpg
单筒无气肺避震:
8.jpg
较有气肺避震,无气肺避震便宜,但是对于要求严苛的玩家建议尽量选择有气肺避震。
但是尴尬的事情,对于直桥短卡后桥避震,几乎找不到有气肺设计的避震,至少我没找到,除了选择proline的产品。King,HR这些避震都是攀爬车避震,多数的用法是不加避震油或者少加避震油,避震油只是做润滑作用。不适合直桥短卡。
今天就写到这里,下一次我们讨论负压避震。

更新负压避震:(借用网上的图片)
9.jpg
负压避震这个名词是模型车独创的叫法,1:1车找不到负压避震这说发,有兴趣可以找度娘,谈负压避震的都是RC论坛。但我们能够找到同样外观的1:1车避震,通俗叫法是氮气避震,多用于改装车和竞赛车,是车用的高性能避震。
RC的负压避震和1:1车的氮气避震具有同样的外观,是否就说明负压避震也是RC类避震中的高性能避震呢?
我个人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人说负压避震就是样子货,心情件。其实负压避震和1:1氮气避震从结构原理上完全不相同。
RC的原型都是来源于真车,我们来看看1:1避震,油压避震器主要有三种构造:单筒式、双筒低气压式和双筒油压式
11.jpg
12.jpg
单筒和双筒设计理念的不同,并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和调试。一般来说,单筒高压避震器更适合竞赛,双筒更适合街道和日常使用。
但是对于极端使用避震的车型如1:1拉力赛车,奖杯卡车(直桥短卡),需要一种更高性能的避震,也就是高压氮气避震,外观类似RC的负压避震。
13.jpg
14.jpg
可见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加更多的避震油和更好的散热。
现在来看看RC的负压避震的问题:
15.jpg
综上所述:追求性能的玩家请选择单筒有气肺避震,如果要想兼顾外观,那么请选择高价位的负压避震,低价位的负压避震几乎调不出想要的效果。只追求外观的请随意。
另外,再次重申追求性能的短卡或者越野玩家尽量不要选择攀爬车的避震,原因1,上面提到没有气肺,油气混合后,阻尼失效,原因2,多数的攀爬车避震在设计的时候没有仔细考虑避震油封的尺寸,也就是O圈,O圈和避震杆及避震活塞筒的设计尺寸多数不符合密封要求(不论是国标,美标和日标)。车下地跑一次漏一次。另外请不要迷信网上所谓的改装避震,不论进口还是国产,除了外观,设计多数有问题。想省心的就用原厂避震。
避震的贴就写到这里,欢迎大家拍砖。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17-3-7 21:25:0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一楼
速度改装 金牌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7-3-7 21:38:06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包头
前排长知识
ljzdede 长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7-3-8 00:37:3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都这么晚了,爬文不容易啊。
ljzdede 长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7-3-8 17:11:1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终于,审核通过。
TLekTom 金牌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7-3-8 17:22:2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嗯。给我上了一节物理课,厉害呀
我爹爹 元老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7-3-8 17:46:3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涨知识了
et3010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7-3-8 18:38:5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海南文昌
留名,论坛现在少见有营养的贴了,支持楼主
zengjiyan 论坛元老 发消息
发表于 17-3-8 18:49:3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衡阳
难得好帖
扎实的底盘 金牌 Fans 发消息
发表于 17-3-8 21:45:4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的有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广告投放|联系我们|手机|投稿|Archiver|About us|Advertise|遥控迷模型网|RCFans ( 粤ICP备10210518号-1 )

版权所有 RCFans.com © 2003-2016

返回顶部